李登新站在老屋前
□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李重庆
一排八间砖瓦房,依山坡而建,就像一个小村落。实际上,这是一家七兄弟的民宅,传到现在已有13代,经历了260多年风雨。这个被称为“八大门”的清代民居,位于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界岭村。
界岭村位于夷陵区分乡镇的西北部,与远安相邻,素有夷陵区“北大门”之称,也是笔峰洞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区域。近日,在界岭村第一书记杨后荣的介绍下,楚天都市报记者慕名探访了这个美丽山村。
“八大门”所在的界岭村八组,是一处山谷间的平地。一排墙体斑驳的砖瓦房,在一片稻田后一字排开。乍一看与普通村屋并无不同,但随便推开一扇门,发现堂屋后面都有一个大天井,地上是青石铺就的排水沟,很有年代感。
界岭村支书杨天林介绍,康熙末年,江西人李惟贵带着妻儿到这里打鱼,不料妻子病故于此。李惟贵就地安葬好妻子,和儿子在此搭窝棚住下来。儿子在当地娶妻后,又添了4个孙子。三代人在此勤劳耕种,日子渐有起色,
相传有一年,李家修堰塘,从地里挖出九缸银子,一夜暴富。而此时,4个孙子又总共生了7个儿子。李家除了用银子置办田地外,还在老屋边修建了七间天井房,分给7个儿子,加上老屋共有八个大门。八间屋内设通道,平时独门独户,遇上红白喜事,打开通道相连。
目前仍居住在“八大门”的李登新老人,今年71岁,是当年七兄弟中老幺的后代。他告诉记者,族谱中记录着李氏家族香火相传的经历。从李惟贵开始,他们共有15代人生活在这里。而“八大门”老屋,共有13代人在里面住了260多年。
李登新说,他生于老屋、长于老屋,从来没有离开过。人口最鼎盛时期,这里住了将近100口人。后来,年轻人纷纷出门打工,有的又在别处有了新家。现在,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偶尔聚集一些族人。
目前,有两间屋年久失修,空置没有住人,李登新和他的族人们也无力修整。他估计,等他这一代人不在了,老屋可能就会慢慢废弃了。
杨后荣是宜昌市人大的驻村干部,他对界岭村的文旅资源赞叹不已:自然景观有笔峰洞、古树群落,人文景观有元代古寺、清代兵寨和八大门民居,加上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杨后荣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能有机构对这块天然宝地进行规划设计,将它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原文链接:
https://ctdsb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007/10/content_39521.html
责编:谈金临
审核:高秉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