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志愿者们,危难之际我觉得我很幸运住在夷陵区钓鱼台”,这是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徐建刚教授3月1日发的朋友圈。细细回味31天的就地转岗工作,我感受颇深。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无私付出的无名英雄,没有誓师大会,只因一纸文件,就舍小家投身到抗“疫”工作中。他们自觉到岗到位,主动担当作为,每天重复着宣传、值守、督导、物资配送等工作。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他们就是夷陵区润城社区钓鱼台A区临时党支部的共产党员们。
60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夷陵区政府办副主任王顺喜同志说:“我50多岁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孩子也参加工作了,这个时候,我必须第一个上!”,他也是这样做的。钓鱼台A区共有住户615户,居民1967人,该小区是东城试验区最先出现确诊病例,也是第一个实行全封闭管理的小区,所以管控责任大,必须24小时值守。前期因人员都还没有到位,值守夜班人员不足,这位60后老同志主动申请值夜班。有一次,王顺喜同志按计划和我交接班,我考虑连日低温,加上他年龄最大,我建议这个夜班他和别人换个班,他听后笑着说,“放心,我就是年级稍微大点,该担责任的时候不能少了我,一夜熬一下就过去了,没得事”。第二天,在党员服务台,大家依旧看到他熟悉的身影,作为支部组织委员和应急处置组组长,容不得他缺位。
70后,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李波是润城社区钓鱼台二号A区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作为一名临时支部书记,他全天无休。“大疫当前,党员不上,谁上?”李波在读完夷陵区组织部发布的关于党员干部主动参与所在社区疫情防控服务工作的通知后,以“冲一线、站前沿、当先锋、作表率”的姿态,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增添了一抹闪亮的志愿红。他一边积极对接联络各种捐赠具体事情,一边主动报名坚守一线。白天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到包保的楼栋挨家挨户摸排走访、详细了解外来返回人员情况、在疫情防控卡点值守为居民测量体温……面对居民微笑相迎、耐心解释,面对同事热情主动、认真负责,即使早出晚归,很久没有陪伴家人,他也没有一句怨言。“现在疫情防控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全体党员要冲在前面。守住了大家才能守好小家。只要党组织需要我们,我们就应该坚持战斗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的那天。”这是他对我们临时支部全体党员常说的。
80后,使命与坚守
为何要上“一线”?他这样说:“作为中共党员,我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面对疫情挺身而出,我责无旁贷。”这是三峡集团王广宁对我说的。为确保防疫工作做实做细,我本打算今天约上我家先生陪我一起入户核实监测体温,可是临时他接到通知单位要开视频会,无奈之下,他想到了他的同事党员王广宁,就这样他加入了我们志愿者的队伍。从1楼爬到33层,大冬天的已经是满头大汗,“您好,我是志愿者小王,我们来入户就是测个体温,还有了解下您家有什么困难……”这是他入户对每个居民说的,针对居民的各种诉求,他都耐心、细致的解答,他一一登记下来。“我把我家里50个口罩拿出来分给有需求的居民,然后我们再去摸排一趟今天没有开门的人家看看,万一是人出去了,那信息就不准了。”这是他结束3小时的入户对我说的,让我不由对他肃然起敬,80后在我们这个团队算是主力军,有凡事冲锋在前的饶征同志,有热心助人的关高莉,还有周冉冉、黄凯、胡丹丹、郭蕾、闫思敏……这就是80后的党员责任与使命。
90后,谱写战“疫”赞歌
1994年出生的尤思阳,瘦高个头,身板结实,脸上写满了坚毅。2018年9月刚就职于夷陵区招商局,现在是东城试验区防控指挥部联系钓鱼台小区工作人员。在大家的眼里他还只是个孩子,但是工作中我们都要听他安排。初次见他,那是我第一次值班,一整天他一直在接电话、跑进跑出……在要交接班间隙我才得知,原来他今天才赶到单位,2月2日接到单位返岗上班的紧急通知。他老家在枝江,为了回到单位,他想尽了办法。“今天终于上班了,我最年轻,疫情防控我要冲锋一线。”这个90后义无反顾的站在最前沿,脸上流露着那种骄傲无人能比。每天8点便来到钓鱼台A区联防联控点,连续工作十余小时,对进出小区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进出登记,并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教育疏导工作。他不断叮嘱进出人员,一定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出门戴口罩,进门勤洗手,多消毒,确保自身安全。工作中的他完全没有一个孩子气,只有晚上10点后时间才真正属于他,他告诉我等疫情结束他要把他落下的研究生课程全部补回来 。“2003年全世界都在保护90后,那时我还才上小学3年级,现在换90后保护全世界!我现在的重心就是好好抗疫。”尤思阳笑着说。
他们只是抗击疫情一线所有志愿者的缩影,各个年代的汇聚成磅礴战“疫”力量。庚子交替万物生,且听惊蛰四方平。2020年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相信在每一位“疫”线工作人员的坚守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将取得胜利。
(通讯员邓蓉蓉 编辑彭莉 鲁彬彬 责编朱永杰 高秉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