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约”强如军令 “五员”大战疫情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夷陵区太平溪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鲜艳的党旗下践行着特殊时期的《党员公约》,成为阻击疫情的“指战员”、“先锋员”、“包保员”、“宣传员”、“卫生员”,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她叫张妮娜,太平溪镇党委书记,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指挥长。工作中她身先士卒,一道道指令的准确下达,一项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高效推进。

外人不知道的是,她的公婆年前在医院动手术后尚未康复,家中年幼的儿子还需要照料,身为警察的丈夫也奋战在另一个乡镇的防控一线。她说,我首先是一名党员,在《党员公约》里做出过让全镇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的公开承诺,疫情防控事关千家万户的安危,我必须忠实履职,带头践诺,当好这个指挥员。

他叫易仁仲,太平溪镇派出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已经有五个年头没有和家人团年的他,今年原本想在75岁高龄的老母亲身边尽尽孝心,可战“疫”一打响,他又带着他的战友们冲在了最前面。设道路交通管制站、处置突发事件、劝离劝返群众……用行动践行着“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铮铮誓言。

他们把党支部搬到了集镇入口的卡口上,鲜艳的红旗、闪亮的党徽成了卡口最靓的风景,在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夜里,他们的坚守成了这个特殊时期最美的注脚。他说,“我是警察,我先上”是我们在《党员公约》中做出的庄严承诺,人民警察为人民,是我们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她叫廖珍祥,是许家冲村的一名普通党员。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志愿成为从武汉返乡村民谭芳的“包保员”,负责谭芳一家人的居家隔离措施的落实。

三天前的一个深夜,已经居家隔离7天的谭芳打来电话,哭着说:“小孩吃的奶粉没有了,家里的蔬菜也没有了。”她连忙安慰:“别急,有我呢!”她叫醒了已经熟睡的丈夫,开车到镇上想办法弄到了奶粉,又摸黑到菜园里摘了满满一筐的蔬菜,连夜送到了谭芳的家。一句简单的“别急,有我呢”,践行的是她在村《党员公约》中“为民服务幸福长”的郑重承诺。

他叫王继政,是一位退休老党员。看到社区党员干部们每天都在为阻击疫情忙个不停,他在家里实在坐不住了,打电话给社区党总支书记谢东:“谢书记,我年纪大,别的做不来,但我可以到街上当一名宣传员。”

说干就干。他自制了一块“居家劝导”的牌子,戴上志愿者小红帽,每天都到街上巡查。碰到没有戴口罩外出的,劝他们马上回家;碰到闲逛晒太阳的,让他们别离开家门口。慢慢的,居民都知道了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自觉减少外出了。他说,发挥余热是我在《党员公约》中的承诺,退休不能褪色,离岗不能离责。

他叫韩旺斌,是韩家湾村的一名新党员。大年三十的晚上,村党支部在党员微信群发出了招募灭菌消毒志愿者的消息,他马上回复:“我报个名,我年轻,有的是力气,这个事情我来做。”紧接着,党员汤世强、谭洪斌也抢着报了名。

从正月初一到现在,他们三个党员负责了整个村从武汉返乡的35个户的灭菌消毒工作,每人每天要背着近40斤重的喷雾器走10公里的山路,消杀面积近5000平方米。他说,我是一名年轻党员,在这个考验我党性的特殊时期,当好这个卫生员,才对得起我刚入党时宣的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次特殊的战斗中,太平溪镇的26个支部、432名党员勇当“五大员”,冲在前、干在先,以实际行动把总书记点赞过的《党员公约》这个基层党建品牌擦亮,把战胜疫情的信心在群众心中点亮。

(通讯员李宜锋 编辑朱家梅 责编龙兵 罗少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