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政策精准赋能预制菜产业发展

近期,预制菜行业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公众讨论已从最初的工艺争议转向信息透明与价值对等深层次问题。这正反映了新兴产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而金融政策应当在此过程中发挥更为关键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预制菜产业具有鲜明的双重属性,既是传统食品加工业的升级延伸,又是科技创新驱动的新兴领域。其设备智能化改造、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产品研发创新等环节,都需要中长期资金支持。然后部分企业面临轻资产运营与传统信贷模式不匹配的困境,这就需要加快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供应链金融等特色金融服务,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金融政策应当成为产业规范发展的导向标。将“信息透明度”“质量认证等级”“可追溯体系完善程度”等指标纳入信贷评审体系,对主动公开产品信息、建立全链条追溯系统的企业给予融资优惠。市场监管部门需要建立预制菜企业分级评价制度,再将优质企业纳入“白名单”,推动金融机构实施差异化授信政策,引导资源向规范经营企业倾斜。

同时,还需要防范产业金融风险。预制菜行业投资回报周期长、技术更新快,需警惕盲目扩张带来的资金链风险。要对重点企业资金流建立监测机制,特别需要关注多元化扩张过快企业的负债情况,严防局部风险向金融系统传导。

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金融机构既要当好“灌溉者”,通过精准滴灌支持优质企业发展,更要做好“守门人”,通过完善的金融政策引导产业走向标准化、透明化的发展道路。

(作者:吴慧若 责编:谭羽利 审核:朱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