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事IP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

贵州“村超”与江苏“苏超”的成功实践,为长江经济带体育赛事联动提供了宝贵经验。湖北位居长江经济带中心位置,打造“汉超”赛事IP恰逢其时,可成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

“汉超”建设应采取“三环推进”策略。首先做优武汉核心圈,充分利用高校云集优势,打造“大学生联赛+城市冠军杯”双赛体系。突出“江城特色”,在长江沿岸、东湖绿道等地标性场地设置赛事节点,形成“一带多点”的赛事空间布局。

第二阶段推动“汉超”升级为“鄂超”,建立全省联动机制。借鉴“足球+”模式,将恩施土家摆手舞、神农架自然生态等地域文化与足球赛事创新融合。在宜昌设置“三峡文化主题赛场”,在武当山举办“道家文化足球嘉年华”,形成“一城一品”的赛事特色。

最关键的是构建长江经济带赛事联盟。联合重庆、四川、湖南、江西、安徽等沿线省份,打造“长江经济带足球联赛”。建立赛事积分互认、球员交流、资源共享机制,创新推出“长江足球走廊”计划。可率先与重庆、四川等地开展“长江上游德比”,与江苏、浙江组织“长江下游挑战赛”。

赛事运营要注重培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开发具有荆楚文化特色的赛事IP衍生品,构建“赛事+文旅+制造”产业链。建立数字化赛事平台,通过5G直播、短视频传播扩大影响力,实现“线下赛事、线上传播、全流域联动”的传播效果。

湖北应当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既要学习“村超”的草根活力,也要借鉴“苏超”的商业运营经验。通过三五年培育期,逐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赛事IP,为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探索出一条以体育赛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作者:吴慧若 责编:谭羽利 审核:朱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