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责任重 你我皆是“守门人”

公交车上,人们低头刷着手机,处理工作、扫码支付、分享生活;农村老家,老人孩子通过屏幕与远方亲人连线,世界近在指尖。网络如同水与电,已深度融入我们的日常。然而,享受便利的同时,阴影也随之潜伏,一条看似熟悉的“客服”短信可能卷走半生积蓄,一次随意上传的照片可能泄露人脸信息,AI换脸技术更让诈骗防不胜防……网络安全,已不再是遥远的科技话题,而是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现实挑战。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连年举办,其意义远超一周的知识普及,它是对社会共同责任的深刻唤醒与有力动员。网络空间是我们共同的数字家园,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没有谁是旁观者,人人都是“守门人”。

筑牢“思想防火墙”。守护网络安全,首要在于心防。广大网民都需完成一场“认识革命”,从“与我无关”转向“与我有关”。这要求我们主动关心安全动态,如同关心天气变化。当收到“中奖”短信或“客服”电话时,脑中能立刻响起警铃;当看到诱人链接时,能先悬停鼠标,多问一句“这安全吗?”这种警觉并非多疑,而是数字时代必备的生存智慧。唯有让安全意识从“纸上”真正走到“心上”,才能在风险来临前踩下刹车。

固化“行为免疫系统”。光有意识不够,还需将安全内化为日常行为习惯,形成肌肉记忆。密码管理是第一道关口,告别“一码走天下”,为重要账户设置“数字+字母+符号”的强密码组合,并定期更换。软件更新常被忽视,却是封堵漏洞的关键,那些看似烦人的系统更新提示,实则是为我们披上最新的“数字铠甲”。而谨慎授权更是重中之重,安装APP时,养成拒绝非必要权限请求的习惯,不让APP成为“数据扒手”。这些细微之举,恰是构建安全防线的砖石。

守好“个人数字边界”。在数据即石油、流量即财富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数据的生产者与守护者。要树立“数据有价”的观念,践行最小化分享原则——不在社交媒体过度晒生活、晒行程,避免为不法分子提供“精准画像”。同时,善用隐私设置这道闸门,定期检查微信、抖音等平台的隐私选项,为个人信息设置访问权限。面对公共Wi-Fi,更需保持戒心,避免在其中进行支付等敏感操作。守护数据,就是守护我们最宝贵的数字资产。

成为“安全生态节点”。网络信息人人共享,网络安全人人有责。合格网民不应止于“独善其身”,更需主动出击。当遇到不良信息或诈骗线索,点下“举报”按钮,我们便成了平台治理的“千里眼”;当家族群流传谣言时,耐心辟谣、分享权威信源,我们便成了正能量的“扩音器”;当向长辈讲解防骗技巧时,我们又成了安全知识的“播种机”。当11亿网民都成为安全卫士,将形成最强大的防护网络。

网络空间治理没有终点,每一位网民的参与都是这场持久战的关键变量。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是一次集中提醒,守护这颗共同的数字星球,没有人是孤岛,每一个角色都不可或缺,每一份力量都至关重要。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争做网络安全的积极践行者、坚定守护者和热心宣传者,让责任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我们才能真正构筑起一个清朗、可靠、值得信赖的数字未来。

(夷陵区人民检察院:王静 责编:谭羽利 审核:高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