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丰收季 遍地金黄稻飘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又到了谷物泛黄的金秋时节,夷陵区分乡镇的水稻也相继成熟,金灿灿的稻穗铺满了田野,农民们纷纷抢抓有利天气进行收割,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这几天,分乡镇棠垭村村民曾祥文正在农田里抢收稻谷,今年他家种植的水稻丰产丰收,让他喜上眉梢,“今年我一个人在家种了三亩水稻,收了3300斤稻谷,比去年多收了200多斤,产量高、品质好,棠垭大米不愁卖,今年又是丰收年,收入还是很可观。”

同样在分乡镇棠垭村绿耀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里,也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种植的水稻已全部成熟,稻田里机声隆隆,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将黄澄澄的稻谷尽收其中。

眼前这100亩稻田是宜昌绿耀商贸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而来,经过高标准农田整治后,第一年产出的绿色、有机水稻,属于高端精品优质大米。这种大米比普通的大米价格高出5到8倍,每斤可以卖到15元至20元,预计今年产量十万斤,产值可达260万元。“我们采用的是有机种植,使用太阳能杀虫灯以及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园区内统一采用含微生物菌的有益类有机肥,对我们的土壤和种植环境有改良作用。”宜昌绿耀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鑫介绍说。

近年来,分乡镇立足水资源优势和传统农业基础,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在“农田配套化改造、粮油规模化种植、过程标准化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五个方面下功夫,实现分乡粮油产业兴旺。分乡镇农技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王尚荣介绍,分乡镇每年约种植稻谷两万亩,平均单产在600公斤左右。现在水稻的种植方式在逐步的改变,由过去的产量型向品质型转化,提高品质和经济效益;推广优质米品种种植,如桃香优美晶、桃香优莉晶以及一些常规的香稻品种;同时,以合作社、基地为龙头,推广优质米优质稻,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此外,病虫防治由以前的常规防治向生物防治、农业防治转变,做到减量增效;施肥方面由以前的自己配方向测土配方肥转化,减少化肥的用量,提高效益;田间管理也是以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据统计,2021年夷陵区水稻面积14.17万亩,水稻单产稳定,总产略增,预计产量达7.85万吨。

记者:王雪娇 向伟 韩双徽

通讯员:陈志伟 李雅莉

责编:胡中雪

审核:朱家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