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起创典范·典型展示丨用党员的初心守护老街市场的幸福“烟火气”

夷陵三巷是夷陵区的“老街”,承载着城区居民岁月的记忆。三巷,顾名思义,由三条巷道交错形成,共有6个出入口,是一个颇具历史的户外马路市场,众多商户挨着巷道两旁民房摆摊设点。一年365天,无数市民从四面八方涌来。这里从早到晚熙熙攘攘,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息。

王大妈是来夷陵三巷买菜的“常客”,最近她来买菜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她逢人便说:“三巷的变化太大了,道路变通畅了,环境更干净了,买菜更舒心了……”这是夷陵区市场监管局农贸市场整治成效的一个缩影,这背后,是三巷市场监管专班11名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自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号角吹响以来,他们全力以赴投身三巷整治,连续31天在高温酷暑中战斗,在暴雨夹缝中穿行,在疫情高压下坚守,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唱响了一首首市场监管基层党员的嘹亮战歌。

守住安全:“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带好口罩”

监管专班负责人陈勇是一名转业军人,退伍不褪色。他负责三巷市场监管多年,是三巷市场监管执法队伍的“主心骨”和“排头兵”,他上班比摊贩早,下班比商户晚,在商户的印象中他时刻都在市场巡回检查。他身材魁梧,办事果断,同事们都开玩笑说,跟在他背后工作,“靠山”硬得很。他勇于担当,敢打硬仗,哪里有难啃的硬骨头,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大家召集起来,安排好一天的工作。

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7月底以来,他带领专班人员对标对表,强化宣传和检查,攻坚克难,严格督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等疫情防控措施,认真抓好熟食“三防三戴”、占道经营、卫生保洁等市场顽疾,强化问题清单销号,短时间内促进三巷市场发生了根本变化。

为最大限度防止人员聚集,陈勇带领专班成员配合小溪塔街办连夜封闭了人群最容易扎堆的3个入口,在保留的入口搭建帐篷,设立扫码测温处,安排专人落实扫码测温,并放置小喇叭,不间断循环宣传疫情防控、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相关内容。

守好秩序:“为了保证道路畅通,请您搬到指定区域经营”

如何让杂乱的马路市场统一规范经营,一直是夷陵三巷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对此,专班将细则分解到日常,从细处抓起。

“我们要从培养商户文明、规范经营的意识着手,加大宣传力度”,专班成员夏应忠一直秉持这样的理念。夏应忠是一名勤奋敬业、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的老同志,对占道经营的卤菜店、鱼摊点、蔬菜水果贩,他既义正言辞,又耐心讲解,促进规范到位,赢得了同事们和经营户的好评。

为杜绝占道经营,专班在市场内统一画上了黄线,督促商户每天在黄线内经营,时间一久,地面上的那道黄线就成为了市场经营户心中不可逾越的经营“规范线”。在“人人不越线”的规范下,马路市场变得宽敞整洁。

守卫家园:“坚决不允许聚众打牌、打赤膊等不文明现象发生。”

过去,市场内人员间歇的时候,各商贩也开始了他们的“轻松一刻”,有的三五成群聚在路边打牌聊天,时不时还能看见光膀子的商户在市场内吆喝。为彻底杜绝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专班人员将目光聚焦到了市场内商户的生活习惯上,逐一劝散聚众打牌人员,及时纠正赤膊行为,耐心劝导文明用语。

周泓卫是三巷市场整治专班唯一的女同志,虽然明年初即将退休,但无论烈日暴雨,还是加班加点,她从无怨言。她除了积极参加专班集中检查整治外,还自觉主动到片区巡查,反复查看是否出现聚众打牌等问题反弹现象。她性格开朗,为人豁达,始终保持昂扬斗志,敢抓敢管,发现问题必予纠正,决不放过。渐渐地,内场内不文明现象消失了,市民对商户的印象更好了,买菜也更加舒心了。

守护美好:“搭把手的事,搞好环境卫生我也有责”

整治过程中,专班人员将三巷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全力做好卫生保洁等“家务事”。看到地面有垃圾,专班人员主动打扫;市场内下水道排水口脏了,马上拿起水桶进行冲洗;商户的货物没有摆放整齐,立即弯下腰帮助捡拾……以前,有些商户觉得在商铺内的地盘才是自己的,对门前的环境卫生不管不顾,在专班人员的实际行动感召下,他们受到了很大触动,开始拿起扫把,主动落实“门前三包”。

在三巷市场整治专班党员干部中,杜宜兴是专班中有34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做事既讲原则又重工作方法,善于与经营户沟通,宣传政策,积极劝导,乐于助人,同时也敢于碰硬,严格督导规范,经营户十分信服。陶平身体不是很好,但他从不诉苦,始终恪尽职守,坚持带药上市场。王拥军在工作中细致入微、亲切和蔼,王涛虎威干练、沈子剑经验丰富、李涛沉着冷静、陈伟吃苦耐劳、李诗侃勤奋执着……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三巷市场整治专班党员干部用自己的初心凝结起一个团结向上、能打硬仗的坚强战斗集体,正为全力推进三巷疫情防控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通讯员:何群 王拥军

责编:谈金临

审核:罗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