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推出“教你识别非法金融活动骗局”系列警示案例,通过各网格员微信及时推送至所服务的居民服务群。警示案例力求通过案情简介和作案手段分析,用较直观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识别非法金融活动骗局,认识非法金融活动的危害性,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提醒广大市民“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
警示案例
“从前,我们把钱存在银行!后来,我们又把钱投在股市!现在,互联网理财才是养老理财新渠道!如果有一款和银行存款一样安全可靠并为您提供远超银行2-3倍年化收益的理财产品,你要吗?”2018年初,当邓先生看到北京某财富投资管理公司宜昌分公司的宣传时,心动了。把原本买婚房的30万元全部投入。
邓先生在该公司APP上投资了一款债权类理财产品,并与公司签订《债权转让协议》,到期还本并高额返息(年化收益率9%-12%),所投债权均由“有实力”的“国资背景”公司提供全额担保。刚开始,公司每月还能按时给付1%的收益,但到了2018年底,利息没按时收到,等1年期合同到期,本金也不见返还,邓先生多次找公司要求兑付,公司业务员也表示没办法,称钱转到北京总部了,要找北京公司总部,但总部电话根本打不通。邓先生才知上当了,买婚房计划也落了空。
2020年4月,北京警方对该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立案侦查,该公司以P2P网贷理财方式在全国各地借贷余额超百亿无法兑付,该案在我市非法吸收资金3000余万元、涉及投资参与人300多人,资金全部流入北京总部,我市正在与北京协同侦查。
案例:点评
互联网投资理财骗局一般具有以下套路:
套路一,高额年化收益做诱饵。由于目前民间投资渠道狭窄,银行利息又不高,很多互联网理财平台往往以高额年化收益为诱饵,令投资者心动不已,从而忽略了年化利率越高、违约可能性越大的风险。
套路二,发布虚假投资项目“秒抢”。互联网理财一般是网贷公司提供平台,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撮合成交。“你有钱,他要钱,我搭个台来撮合”,平台的收益,应该来自“撮合”的佣金,但是一些平台虚构一些热门标的(投资项目),一上线就被“秒抢”,忽悠很多投资者进行投资,用于公司融资经营其他项目或敛财。“秒抢”都是平台自编自导的骗术。
套路三,拆东补西制造赚钱假象。公司收益并不是通过公司的业务来赚钱,而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一旦资金链断了,最后只能跑路。
套路四,网贷关联公司做担保。不少平台为让投资者放心,声称有担保公司保障资金安全,其实有的担保公司本身就是网贷平台的关联公司。也就是“自己卖、自己保”。
敬告广大市民,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网络理财方式出现,犯罪分子往往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利用一般老百姓对网络理财知识的短缺,组建“专业营销团队”,制造花样繁多理财方式欺骗、诱惑投资者。对于投资者而言,避开诈骗平台最好的方法是自律,坚持正确的投资理念,不贪图高息,不投机,不轻易受他人蛊惑,不去有没有金融牌照的平台冒险。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要弄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要轻信所谓的宣传和“担保”,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来源:宜昌市地方金融工作局
责编:雷奥琳
审核:高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