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夷陵区鸦鹊岭镇老街75岁老人刘忠言戴着老花镜,拿着四十年前创作的小戏曲《伢们的大事》,边念边唱,有滋有味,将那个时代家长们如何把伢们的婚姻喜事当作大事来办说得入木三分,有声有色。年逾古稀的刘忠言,在家吟诗作对,回忆当年,成了家常便饭。
1962年,16岁的刘忠言在宜昌县第二中学毕业,考入了当阳师范。后来因故辍学回到鸦鹊岭镇双堰村1组,从此告别了在学校读书的机会。
“我从1967年参加双堰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一直到1989年结束,走过了最美好的一段年华。”刘忠言取下眼镜,脸上带着喜悦的微笑,边搬椅子边做介绍。
五、六十年代的大队,条件差经济弱,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如雨后春笋红遍宜昌大地。因大队没有文艺节目排练场地,二、三十人组成的宣传队只能在小队农户或大型屋场排练。他们凭着对毛主席的崇敬,对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信任与温暖,白天参加集体劳动,空余时间熟记台词,进入角色,晚上集中排练。把一个大队的文艺宣传队办成了一所毛泽东思想大学校,成为了锻炼人、培养人的坚强阵地。
在什么形势下创作什么样的节目,成了创作者形象思维的基础。二十二年来,刘忠言创作出了小戏曲《嫁妆》、《伢们的大事》、《评工分》等文艺节目共计38个。在分乡区普溪河东风渠工地,为宣传队创作了民间小戏曲《放炮要安全》、《东风渠上的凯歌》和小歌舞、表演唱等文艺节目20多个。八十年代在黄陵庙文艺创作班上创作的小戏曲《一双传茶鞋》,在晓峰区文艺培训班上创作的小戏曲《三锁房门》,在宜昌县各乡镇慰问演出近百场。
刘忠言凭借聪明才智和灵活的大脑,白天参加劳动,晚上编歌、写戏和作曲。多年来,既当编辑,又当演员,还会吹竹笛伴奏。“他会唱歌、跳舞、奏乐器,是宣传队的名人,是鸦鹊岭的农民土专家。”原双堰大队的几位宣传队员如是评价。
刘忠言在大队宣传队干了22年,共创作文艺节目200多个。创作演出的《三锁房门》获宜昌市创作三等奖,《伢们的大事》、《扯草锣鼓》获宜昌县创作奖,还有20多项其他文艺节目获得市、县奖励。
通讯员:黄定虎
责编:雷奥琳
审核:朱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