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镇杨家畈村:无花果变“扶贫果” 助农增收见成效

千山花开万树香,唯独无花不竞芳。近年来,口感清甜、营养丰富的无花果成为市场新宠,在夷陵区黄花镇杨家畈村,无花果正变身“扶贫果”助力精准脱贫。

眼下,杨家畈村江廷无花果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内清香扑鼻,成片的无花果树郁郁葱葱,一颗颗油绿的无花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据该合作社负责人谭江廷介绍,这些无花果将于9月上旬进入成熟期。

谭江廷是重庆巫山人,此前虽长年从商,但一直对农产品种植有着浓厚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了无花果的栽培技术,便萌生了种植无花果的念头。想法有了,下一步就是行动。经过半年的学习和考察,谭江廷最终决定将合作社落户杨家畈村,并在镇村领导的帮助下先后流转土地220亩。“我们在这里办合作社得到当地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给了我们20万元的补助资金,农机站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肥料。”谭江廷说。

江廷无花果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不仅盘活了杨家畈村的土地资源,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促进了贫困户的脱贫增收。

吴远香是村里的贫困户,她将自家原本用来种玉米的一亩四分田流转给了合作社,现在除了每年能拿到流转土地的固定收入外,还可以在合作社做些零工补贴家用,“现在我和村民一起在合作社打工,锄草、摘果子、栽树、施肥我都能做,一年下来能挣五千元钱。”吴远香对自己现在的收入十分满意。

另一位贫困户黄定忠虽然没有将自己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但也偶尔来合作社帮忙锄草、施肥,“今年疫情期间我们不能外出务工,就在这里帮忙,每天可以挣70元钱,一个月下来也有1500元左右,解决了我们家的生活难题。”

在杨家畈村,像吴远香和黄定忠这样的剩余劳动力还有不少。在该合作社的带领下,为该村152户432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其中包括贫困户10户31人。“我们每年付给当地老百姓的工资为30万元左右,当地村民在这儿务工最多的时候一天有30多人。”谭江廷告诉记者。

今年是该合作社无花果挂果的第一年,产量大约为5万斤,产值预计能达到50万元。无花果虽然营养价值高,市场销路好,是绝对的绿色食品,但保鲜期却非常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谭江廷计划明年再流转200亩土地,用来扩大种植规模和搭建深加工厂房,推进产、供、加、销一条龙体系建设,形成自己特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鲜果如果不能及时运出去,我们会考虑深加工,产业链形成之后也可以给村里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让企业产生更多经济效益,我有信心把我们合作社打造成为湖北省最大的无花果生产基地。”说起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谭江廷干劲满满。

杨家畈村党支部书记易卫国也表示,村里将继续为江廷无花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做好服务,“合作社目前是市场主体自主经营,将来做大做强以后,我们将组织更多农户参加到合作社的生产中来,以“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云上夷陵记者:胡中雪 谭羽利

实习生:易端婷

责编:雷奥琳

审核:毕仁科

评论一下
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