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剪纸到铜版画,变的是艺术表现形式,不变的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黄成翠的初心。一剪一敲,承载的都是她心底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一时迷”,在黄成翠身上,传承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一种不懈的追求,那些精致的作品和技艺也成了抹不去的符号,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绵延赓续,源远流长。
在夷陵城区华宇花园小区一处不起眼的小车库里,挂着“夷陵民间剪纸传习所”这样一块小牌子,小小的空间被黄成翠精心改造布置成一个洋溢着艺术气息的工作室。走进大门,三面墙上都摆满了她新近创作的剪纸和铜画作品。关公像、“百福”图、兰亭序,千百年来,人们口口相传的人物,传递美好祝福的图形,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都融入她的创作主题之中。
正对大门悬挂的,是她最近的得意之作,一组“抗疫剪纸”,“开窗新风到,不去凑热闹,手儿洗的巧,全家戴口罩”。这些抗击疫情的宣传标语和提示,化作一幅幅有着独特传统风格的剪纸作品,跃然纸上,活灵活现。
黄成翠的想法很简单:“在抗疫期间,大家都宅在家里,我作为一个剪纸的手艺人,也想为抗疫做一点贡献,所以我用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抗疫的小知识传递给大家,让大家通过我的剪纸来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
剪刀灵活转动,彩纸上下翻飞,不到一分钟,一只精巧的蝴蝶就从黄成翠手上“飞了”出来,黄成翠饶有兴致地现场为我们展示了剪纸。精湛的技艺来自十几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学习和钻研。业余时间,除了创作,黄成翠还会买来各种书籍学习构图,钻研技法,她还自编了剪纸教程,一字一句皆是多年心血,“我喜欢探索,喜欢研究,永远走在剪纸的路上。”
在外人看来,黄成翠对剪纸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事实上,她所热爱的远不只剪纸,作为非遗传承人,对家乡峡江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才是她永葆初心,执着多年的力量源泉。退休之后,黄成翠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逐艺术,去年,她又开始尝试木版画和铜版画。
黄成翠认为,剪纸和版画有着诸多联系,美好的东西总是一脉相承:“通过剪纸再把它制作成木版画,再通过木版画把它制作成铜版画。其实铜版画从表现形式上也有一种浑然天成之趣,一种雅俗共赏之妙,更能够为广大的群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自学铜版画不到一年的黄成翠已经能够创作出精致细腻的作品。其实,铜版画制作非常繁杂,每道工序对画面的最终效果都有影响。从构思选题、雕刻木版、铜板退火备板,到敲打定型、雕刻细部、打磨上漆等等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心思和精力去练习。也正是凭着一种精益求精、扎扎实实的匠人精神,黄成翠的铜版画作品集庄重、典雅、细腻等种种质感融于一体,极具艺术感染力。
同事兼好友杜易俗深有感触:“这些作品得来真的不容易,都是她从几百锤、几万锤到几十万锤,完全是一个一个锤出来的,非常辛苦,我从她身上看到了那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每一次创作过程都是一次享受”,工作台边的黄成翠总是全神贯注,旁若无人。手握木槌,不紧不慢,枯燥乏味敲击铜板的声音在她耳中便是美妙的节奏。这样的痴迷和热爱也再一次回馈了她。前段时间,她在宜昌市伍家岗区一家大型书城有了一块自己的阵地,她所创作的铜版画被放在那里展览、出售,市场反响很好。
“作为一名传承人,我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把剪纸和铜画这一门产业通过市场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让更多人来传承,让更多的人来参与。”黄成翠干劲满满。
多年来,她一直不缺乏创业和挣钱的机会,但是一想到自己的手艺,“我真的舍不得”,因为热爱,所以不想放弃,因为热爱,所以想让它更好。后续,她还有很多计划:“我想将铜版画创作主题转到峡江特色和夷陵本土故事上”,“推磨谣”“峡江传统服饰”“许家冲的故事”……一大批主题作品已在她脑海中成型。
原文链接:
http://m.hbtv.com.cn/p/1860969.html?from=timeline
责编:雷奥琳
审核:高秉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