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体现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居民小区是生活垃圾产生的源头之一,为了让垃圾分类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小溪塔街道谭家榜社区将社区治理工作与垃圾分类相结合。开展社区全员发动、党员示范带动、结对共建联动、部门执法主动的“四动”工作法,全力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正过来丢垃圾的居民向金秀问垃圾分类督导员:“小廖,请问这是什么垃圾?”“这是废纸和一次性塑料袋,是其他垃圾,丢这个黑桶里”。廖祥翠热心指点着。
向金秀说,虽然很多垃圾她都是在家里分好类了的,但难免会有犯糊涂的时候,全靠垃圾分类督导员廖祥翠起早贪黑进行二次分拣,帮忙正确分类。
另一边,社区网格员丁雪锋和他的同事则是到每一户居民家中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让每家住户知晓并参与其中。“通过QQ、微信、户外电子显示屏宣传,并且定期到居民家中发放宣传资料、垃圾桶、垃圾袋,每栋楼张贴垃圾分类宣传画、宣传广告,每月都召集督导员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丁雪峰告诉记者,垃圾分类,他们是认真的。
潜移默化之中,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易海英是这里的租户,居住了十几年,从最初不懂如何分类垃圾,家中始终只有一个垃圾桶,到现在她带着家人一起改变,将垃圾分类装好。易海英说,“厨房的荤素垃圾分开丢,纸盒可回收,放到一起变卖”。
谭家榜社区是1993年三峡坝区移民成立的社区,共有1168户居民。虽然移民20多年,大家逐渐从农民在向居民转变,但仍然还保留着以前在农村的一些习惯。为了更好地实现移民身份的转变,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缔造移民美好幸福生活,谭家榜社区将社区治理工作与垃圾分类相结合。
谭家榜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望玉宣介绍,“我们社区两委班子开展包片责任制,每一位社区班子成员负责一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在社区开展全员发动,党员示范带动,结队共建联动,部门执法主动,共同完成垃圾分类工作。”
据了解,谭家榜社区共投资20余万元对社内垃圾分类设施进行了改造,共新建垃圾棚亭7组,改造垃圾屋2个,放置分类垃圾桶60个,新增垃圾分类广告牌11个,每处均设了洗手池、水枪、消毒喷壶、电灯等基本设施。
如今,这里一排排居民楼整齐划一,道路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各种社区文化的标识标语随处可见,居民生活恬淡安逸。
编后:谭家榜社区的“四动”工作法扎实有效,垃圾分类督导员细致尽责,值得点赞。但我们更应该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的终极目标是取消督导员,作为居民,除了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更要身体力行践行垃圾分类,争取早日丢掉“拐杖”。
云上夷陵记者:杨帆
通讯员:王子敬 李翠
责编:鲁彬彬
审核:高秉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