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疫”日记

2月29日,我终于可以按时下班回家。走在安静的街上,35天的战斗经历一一呈现在我的眼前。

这个春节,疫情突如其来,我的任务是对营盘社区“四类人员”逐一排查、登记、体温监测。

营盘社区现有居民6300多户、13200余人,辖区人员分布不匀,人流量大。如何在短时间内摸清人员信息、建立管理台账、告知居家隔离要求、宣传防控知识?对于我这个参加工作一年半的村医来说,无疑是一次大考,一人一桌一电脑是我的全部装备。我上紧发条,从大年三十开始,挨个打电话,发短信,白天打不完,晚上回家接着打,两天内建好了居民微信群。目前,我管理的“家庭医生服务信息交流群”由原来的190人增至251人,新建立的“返夷人员体温监测群”成员达到100人。

35天来,每天工作的日常,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完成三件事: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及时将上级政策、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测量腋窝体温、喷洒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知识传达到每家每户;做好返夷人员、密切接触者的体温监测;整理汇总数据报送相关表格。

每天提醒重点对象在群里上午下午两次“健康打卡”——量体温,传图片,报度数。对于不接电话、不会使用微信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采取“笨办法”,与网格员一起上门分发体温表,教他们量体温看度数。晚上盯着电脑、手机一一记录他们的体温,整理汇总数据,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雷叔叔的女儿从武汉回来,认为每天两次报体温是小题大做、无事找事,“谁不回家过年,不要再来打扰我们”,故意不接电话、玩失踪,我急哭了。于是我和网格员小谢上门找他,我们耐心劝说,全家人都很配合。

82岁的老党员黄婆婆,属于密切接触者,我和网格员小张上门教她看体温示数,婆婆感激不尽:“辛苦啦,有你们为我们服务,真的很安心!”从1月24日至2月29日,累计居家隔离观察636人;排查发热病人23人,营盘社区无确诊、疑似病例。

二月中旬后,疫情防控再升级,社区实行全封闭管理。居民生活不便,我变身宣传员、代购员。帮助区残联登记精神残疾患者名单,免费为其分发半个月的药品;慢病患者无降压、降糖药时,告诉他们代购方法;疫情期间,没办法上门做产后访视,我只能挨个打电话加微信询问产妇及新生儿身体是否健康,并告知春季疾病如何预防。

2003年非典,全世界守护90后的我们;2020年新冠肺炎,我们也在守护这个世界!战“疫”有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我虽然不是党员,个人的力量也有限,但我不畏惧,不退缩,努力奔跑,守护好健康家园。

    作者:黄慧阳    营盘社区大学生村医

编辑:彭莉  责编:龙兵 朱永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