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筑生态屏障,协力保护绿色瑰宝

11月19日至22日,大果青杄等华中地区濒危植物保护研讨会在长江大保护“立规之地”宜昌成功举行。这场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主办,宜昌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承办,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提供技术指导的会议,汇聚了国内多家科研院所、自然保护区及高校的专家学者。与会代表不仅深入探讨了华中地区濒危植物保护之路,更亲赴三峡植物园实地考察,共同描绘出一幅“科研引领、保护落地、多方协作”的生态保护新图景。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专题报告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峨眉拟单性木兰综合保护、木兰科植物保护实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果青杄综合保护进展》专题报告,系统展示了大老岭保护区在资源调查、迁地保护、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会议强调,保护大果青杄、罗田玉兰等华中地区特有濒危物种,必须建立更加紧密的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机制。会议对大老岭保护区创新的保护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该模式以实践基地为载体,融合科研引领、保护落地与多方协作三大要素,为濒危植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各方对濒危植物保护的认识,更推动了“四方协作”保护机制的完善。与会专家一致表示,将携手共建更加紧密的合作网络,共同守护华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宝库。作为承办单位,宜昌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继续发挥区域保护引领作用,为建设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前往三峡植物园进行实地考察。实地观摩了大果青杄等濒危植物的保护现状,并就野外回归、生境修复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为理论研究与保护实践的有效结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通讯员:谭艳 责编:陈铭 审核:朱家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