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三峡的青山碧水间,乐天溪法庭以“茶旅共融、司法护航”为主线,将法治基因植入万亩茶园,让司法温度浸润山水画廊。立足辖区内茶产业兴盛、旅游业发达的特色禀赋,法庭通过“源头治理、多元解纷、服务延伸”三维发力,形成“矛盾不出园、纠纷不下山、服务不断线”的基层治理大格局,让法治清风吹拂茶香旅韵香飘万里。
织密源头治理网络,绘就茶乡“无讼图”
针对辖区茶产业规模大、从业人员多的现状,法庭以“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为理念,构建“网格预警-行业联调-司法兜底”三级过滤机制。在“中国名茶之乡”邓村,法庭联合乡平安办、乡司法所组成调解团队,创新“采茶式调解”工作法:纠纷萌芽时“及时采摘”、矛盾发酵时“分类摊晾”、冲突升级时“揉捻化解”。经过不懈努力,辖区内万人成讼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各类涉茶纠纷正在朝着“零成讼”努力。
(图片说明:乐天溪法庭到当事人家中调解纠纷)
乐天溪法庭深耕“五无村居”创建沃土,将“无讼”理念与茶文化深度融合,用茶道“和、静、怡、真”精神化解各类纠纷。在一起十余名茶农与茶叶加工厂的买卖合同纠纷中,法庭联合乡村两级组织共同调解,以情感之,以法释之,最终力促双方签订鲜叶款分期还款协议,以非诉讼形式顺利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2024年,法庭辖区内有不少村入选“五无”村居示范村、标准村。乐天溪法庭正不断织密源头治理网络,尽可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真正形成“茶香润心、法润无声”的治理生态。
构建多元解纷闭环,打造矛盾化解“全茶链”
法庭创新“茶旅解纷三步法”,将调解工作贯穿案件全生命周期。庭前充分了解案情,视纠纷情况联系辖区基层组织,走访调查,摸清纠纷争议点,高效利用庭前半小时组织当事人调解。庭中围绕审判的争议焦点,围绕法理、诉讼风险、调解模式的优势向当事人释明,再次组织调解。庭后给原、被告双方留出一周左右的时间作为冷静期,视案件情况再次联系当事人,组织最后达成调解协议。2024年乐天溪法庭调解结案146件,调解率高达54.07%,撤诉46件,调撤率达71.11%。
(图片说明:乐天溪法庭在当事人家中开展巡回审判)
深化“三巡工作法”,在太平溪镇、三斗坪镇、邓村乡设立3个巡回审判点,立足辖区“山高路远”特点开展巡回审判,最大限度减轻当事人诉讼成本、便利当事人诉讼。2024年法庭开展巡回审判14次,走访企业优化营商环境9次。
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奏响茶旅发展“协奏曲”
法庭构建法治服务矩阵,以茶旅融合示范区为核心,送法上山、送法入企,传递司法的温度与力度。春茶季实施“护茶三春”行动:在采茶期开展“茶园说法”,制茶期组织“车间问诊”,售茶期进行“市集普法”。为辖区内广大茶农、茶企讲授涉茶农、涉茶产业、涉旅游等几类重点矛盾纠纷的主要特点及相关法律知识,在漫山茶田、悠悠茶香中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提升茶农、茶企的法律素养,预防矛盾纠纷的产生。
(图片说明:乐天溪法庭到茶园中开展法治宣传)
旅游旺季推行“护游四季”计划:法庭在一些旅游节点抓住时机开展法治宣传,把法治好声音传播到景区;参与重点案件研判、联调行动,及时摸排化解景区消费纠纷、农产品交易纠纷等。如在某村民诉景区、旅行社、保险公司的一起租赁合同纠纷中,为不影响旅游服务经营,法庭受理案件后以最快的速度依法审理做出令四方当事人都满意的判决。法庭在助推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打造本土文旅硬品牌上不断发力,力求实现消费者权益与旅游从业人员权益的双保障。
(图片说明:乐天溪法庭在三峡茶旅小镇为企业员工普法)
乐天溪法庭始终坚持以茶为媒、与旅同行,将新时代“枫桥经验”化作润泽茶乡的春雨,让司法服务既有茶叶沉浮的人生况味,更见山水相依的为民情怀。未来,法庭将持续深化枫桥法庭建设,以司法之力守护一叶茶香、一方山水,为乡村振兴绘就更富神韵的法治底色。
(通讯员:李圆圆 责编:卢薇 审核:朱家梅)
请输入验证码